寫歷史的人(9)結論/邱瓊苑牧師

經文:羅馬書8:35 (台語漢字本)

8:35 啥人會當切斷基督對咱的疼?是患難,是困苦,是迫害,是枵餓,是散赤,是危險,抑是慘死?

(中文現代譯本)

8:35 既然這樣,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

一.  前言

    今天用這段經文,本來要分享的是經由司布真這位牧師同時也是偉大的佈道家,他對信仰的主張。我後來想想,應該再把宗教改革人物的信仰行動與主張整理清楚,但是這段經文也可以做為重點結論。

    我們都看過歷史時代電影,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於196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沉默」這部影片或這本書,年輕的葡萄牙耶穌會神父克里斯多夫費雷拉目睹了「因為他努力將天主教信仰帶到日本卻讓皈依信徒承受致命的酷刑」。日本當局在他的眼前對皈依者施行酷刑的情況下,他的上帝竟然沉默,他自己竟然無能為力以任何方式拯救信徒。

    聽見克里斯多夫•費雷拉「背教」同時也是耶穌會的兩位神父賽巴斯提奧•羅德里奎茲和法蘭西斯柯•卡羅培不願意相信他們的老師是背教的人,於是出發去尋找他。  

    兩位神父登島之後遇見酒鬼漁民吉治郎,同意協助他們。羅德里奎茲後來也被吉治郎背叛。吉治郎多次也懊悔說他自己是一名基督徒,並哭泣哀傷乞求透過懺悔請求神父寬恕他的背叛。吉次郎後來卻是因為踩踏象徵著拋棄信仰的「踏繪」(粗糙的十架苦像)後被釋放。

    羅德里奎茲被帶到海岸在遠處,目睹消瘦的同伴卡羅培和另外三名囚犯靠近在海岸線,遠處,另外三名囚犯被帶到海上一艘小船,逐一從船上被推入水中淹死,藉此誘迫卡羅培放棄信仰。羅德里奎茲在岸邊看見卡羅培拒絕放棄信仰。然後,他看到絕望的卡羅培在試圖搶救最後一名被淹死的囚犯時,在其他三名囚犯的旁邊殉教了。

    過了一段時間,羅德里奎茲最終被帶去見年老的費雷拉。費雷拉說他相信天主教在日本是無用的。羅德里奎茲與他斷絕關係,而費雷拉仍然強硬地主張他的選擇。

    當晚,羅德里奎茲在監獄裡聽到幾名基督徒遭受酷刑。

面對信徒慘遭苦刑,羅德里奎茲看著「踏繪」時,他聽到基督的聲音允許他踩踏,他踩了也被安排在日本婚姻生活。

    多年後,羅德里奎茲去世了。他被以日式喪禮埋葬火化。日本妻子幫他手裡放著剛到日本時所擁有的那個小小的粗糙十字架。[1]

你認為讓老神父費雷拉背教的因素是甚麼?

你認為羅德里奎茲的妻子為何把十字架放在他的手中?

你認為吉次郎真的悔改了嗎?

今天的經文問我們:啥人會當切斷基督對咱的疼?是患難,是困苦,是迫害,是枵餓,是散赤,是危險,抑是慘死?

應該要用和合本來問更清楚: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

   費雷拉與基督的愛隔絕了嗎?羅德里奎茲、吉次郎呢?

這些人物對於我們的信仰有甚麼樣的啟發?

這一季我們認識了幾位參與宗教改革的信仰者。從約翰福斯、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約翰諾克斯、蘇珊娜衛斯理、喬治福克斯、約翰衛斯理到烏利希‧慈運理。

不知道各位兄姊對哪一位人物比較印象深刻?從他們的信仰與人生路程得到任何的啟發嗎?

二.  宗教改革人物的啟發

耶穌算不算推動宗教改革者?

聖經人物-保羅對於猶太人主張割禮的挑戰算不算宗教改革?

現代教會有許多老信徒或許初代信徒也有,很會把「宗教改革放在嘴巴上、臉書上、部落格或網誌」等等。究竟現代教會從宗教改革得到甚麼啟發?我們回顧幾位:

1.約翰福斯:在大學幾年的生活,他回憶說:上主讓我認識了聖經。他開始了熱切跟隨基督的信仰。只要有人來請教他,他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去查考聖經』。也因為上主的話語將他的宗教轉化成為耶穌基督個人的關係。

(我們用多少時間查考聖經?透過聖經建立個人跟耶穌的關係?)

胡斯強調,人生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能夠心無旁鶩地愛上主。他非常熟悉聖經,胸懷大志,期盼能帶領捷克百姓深入與神建立關係。他知道會眾迫切需要靈裡真實的改變,他也常常刻意探討道德問題,強調動機比行為重要。他教導會眾要在聖靈裡心意更新變化成為新造的人,同時也提出警告,所有的行動主張若不是上帝話語的背書,所有的作為若是出於包裝自己,那都是多餘,靈魂沒有領受聖靈的指教,所作的一切都是出於血性,所作的一切都是空談。他強調,真正的信仰是生命必須先被改變。[2]

(我們從基督徒道德行為與動機的關係,有些人想辦法欺騙隱瞞他人,在不同的場景,企圖欺騙隱瞞人,是不是覺得上帝也可以欺騙;這些行為胡斯也都提到了;他認為真正的信仰是生命必須先被改變,不是改變別人。從胡斯的主張我們可以學習要改變自己欺騙隱瞞或虛偽的動機,不要企圖用欺騙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觀點)

    在宗教改革者當中有許多人受到威克里夫的影響,我們這一季沒提到這號人物:

2.威克里夫-1374年,改革風已經吹遍歐洲,教會與政府之間的衝突不斷,歐洲各地的政府為了奪回對自己國家人民和社會事務的管轄權,不惜對抗羅馬教皇,英國也不例外。

英國學者威克里夫開始公開抨擊羅馬天主教教會不該全面掌控政治與社會,他認為天主教會已經深陷罪惡之中,英國不該歸屬羅馬教皇,羅馬教皇也不該統治英國。他認為教會真正的責任是滿足人的屬靈需要,引人歸向耶穌基督。

羅馬教皇對此大為震怒,因為這樣會改變並危及教會的利益、權力。威克里夫表態支持英王拒絕羅馬教廷,也因此威克里夫受到(在地英國天主教)教會的指控,說他散佈異端。

(現代教會可以滿足人的屬靈需要,引人歸向耶穌基督嗎?)

    威克里夫主張對於政教必須分割的信仰,因為對於當時政教都掌握在羅馬天主教教會手中,或許可以用「影響人享有既得權利利益」來形容。現代教會有類似事情發生嗎?教會又該如何表現呢?

3.馬丁路德在發表「因信稱義」這個信仰主張之前,他也

在正式成為修士於修道院生活至少一年的苦修「試用期」:

實踐了[3]

1.  吃少量(吃不飽)的食物

2.  穿粗布衣衫

3.  通宵祈禱

4.  白天參與勞務工作

5.  禁慾生活

6.  令人蒙羞的貧窮乞討。

    修道院院長也訓誡修士們說-唯有靠著這樣的苦修堅忍到底的人才能得救。路德也堅信這就是得著救恩的方法,藉著實習修士的一年,他很確信他終於進到與神和好的境界。   

    雖然後來路德清楚知道這不是得救的途徑,我們現在看這樣的修士苦修生活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現代信仰操練禁食祈禱、簡樸生活等等都是這些苦修生活的影子;也就是說,現代人其實也期待能夠透過這些操練得以跟主耶穌建立和好的關係,讓自己的信仰生活更加沉澱與進深。我們是否可以找機會學習這些信仰操練?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苦修操練?一教會團體的信仰操練不是侷限於某些特定人員,而是每個個體都應該學習操練的功課。兩個禮拜前培靈會張思聰牧師所提到的,全體教會信徒從長執牧師到會友,操練彼此服事,應該沒有人是坐享其成的,不應該有人只是不斷要求別人要服事他。

    有極少數人主張義光教會應該像民眾服務站,我說對啊!但是是全體信徒牧師長執會友一起服務社區,不是會友翹二郎腿等著別人服事呀!

    奉獻金錢/奉獻體力的服事都是一樣的道理。剛到義光就有當時在任的小會員跟我說-如果某會友別世後,教會財務就會出現困難...當時聽到該小會員這樣說,感到這是不健康的。奉獻不應該是一部分人撐起教會的事情...其實很多牧師不會講也不講奉獻的事情。我也很不喜歡講奉獻的事情,但是,如果健康的信仰團體應該要操練的功課我們卻沒有面對也沒有操練,我們就很難跟外界見證-我們是指標性的教會。指標性的教會不是僅僅關心社會國家的政治,指標性的教會不可以缺乏的信仰質素我們都應該要操練,否則很難說要跟耶穌建立和好的關係。)

4.加爾文的心靈境界:每每思及我並非憑已力而行,便將心靈當作被殺的祭物獻予主,...謹將此戴上手鐐腳銬的靈魂獻上,聽憑上主處置。

    加爾文說:無論去到哪裡,我都小心的隱藏我是《基督教要義》的作者,並且下決心繼續隱藏下去,直到最後法雷爾不是以商議和勸告,而是以可怕的咒詛,把我留在日內瓦,他說如果我在如此緊急需要的時刻退縮而拒絕幫忙,上帝將會咒詛我的隱退和我所追求安定的研究。

    加爾文承認當時他真的被法雷爾給驚嚇了。但也因此融化了他的恐懼、私人的慾念計畫,轉化而為順服的力量。他決定放棄規劃好的自在人生,這一刻開始,加爾文成了新造的人,一個「蒙神呼召的人」[4]

(加爾文向後代說的是-不求自己的虛名,他寫了那套曠世鉅著-基督教要義,對當代信仰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力,卻是不想顯赫自己、彰顯自己;在教會圈子有人想辦法彰顯自己,怕別人不知道他;要記得-名聲越大聲,你就越聽不見主耶穌的聲音了。

    加爾文也向我們說了:「蒙神呼召的人」-是一個甚麼樣的信仰。蒙神呼召的信仰是「私人的慾念計畫,轉化而為順服的力量」的信仰。當時的教會動盪不安,當時的信徒恐怕對於繼續順服羅馬教會的權柄或是跟隨宗教改革的聲浪,絕對也是兩難。但是這些改革者最終表現出來的是放下個人的私慾,他們沒有包裝自己的動機、他們沒有個人野心、他們的信仰是真實穩固的、他們對信仰的投入與奉獻是全生命全家庭的,最重要的是,在面對生命危機、面對教會危機時,面對社會動盪危機時,他們沒有揮手離開現場。他們的改革方向非常清楚。)

     現代教會也要檢視,每當聽到自栩所謂教會改革者,他自己的信仰實踐如何,他主張的改革是甚麼?他作為改革者的動機慾望等等如何?改革者如果對信仰都不清楚,言論扭曲,私生活讓人對基督徒評論羞辱,言論只是針對性的批評,情緒性的攻擊,對教會的成長卻沒有任何的建設,這樣的人高舉改革,我們可以清楚那絕對不是改革。

媒體報導

     近期媒體報導的「某黨榮譽主席少龍開設道場,以修煉仙女為由,招收年輕單身女子,指示信眾奉獻,檢警搜索查扣現金8000萬元,檢方訊後認定少龍涉犯詐欺等等多罪,法院聲押禁見獲准。

某律師在臉書表示:「沒事去台大學什麼法律,下場是家裡沒8000萬」。某律師感嘆認為「自己混得很差」,去台大學什麼法律,下場是家裡沒有8000萬;反之少龍「說長相沒長相,說錢財沒錢財」,卻憑藉著自創教派,吸引一堆女性,沒有什麼比這個「白手起家」的故事更勵志了。

    「少龍」的華興靈修中心,以宗教理念為掩護,在全台開設道場廣收信徒,「少龍」自稱為「道主」、「五教共主」、「主人」、「師父」等,要求信徒相信末日預言,稱地球將毀滅時,他會用太空梭帶信眾帶往其他星球,藉以斂財。

    在靈修中心內成立「仙女班」,招收20至30歲的年輕單身女子信徒加入,頒布「道宮宮女新生活規則」內部規範,嚴格控管女信徒生活。要求必須「聖潔」、「臣服」、「引導」,專心修道成為仙女,全心為道主效勞並遵守旨意,遇道主要雙腿下跪行拱手禮。[5]

    網路就有人反省也表示:

有些企業老闆也很信服他、「宗教的力量是有暈眩中斷思考的功能的」等等。

    我們想組一個論壇,想討論想幫助這200多位女性了解自己需要的宗教信仰是甚麼?我比較關心的是這200多位女性對宗教的認識...。

我們不需要像某律師的說法:枉費到台大法律系就讀...。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會因為少龍利用宗教欺騙社會、欺騙女性而得到許多金錢好處與擁戴,我們就會跟著做這樣的行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活出我們的宗教信仰精神與信仰實踐的樣態,不必因為作惡的而感到喟嘆。雖然我們都只是一個小小人物,能做的或許不多。

結論

    真正宗教改革者的精神與信仰表現,當然也有像蘇珊娜‧衛斯理,溫和穩定的從教育的管道努力,他個人小小的影響力在於家庭,從他的家庭栽培出影響世界推動信仰改革的偉大人物。

我們也來反省檢討:

1.  我們的教會在這幾年來對社會說了些甚麼?用甚麼管道說?哪些人在說?

2.  我們如何向外界見證如何參與?

3.  我們期待我們的教會未來是一個甚麼樣體質的教會?我們用甚麼內涵我們用甚麼行動在建造教會?

4.  這些宗教改革者並沒有因為他們遇到的患難困苦而跟基督隔絕;我們會不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讓自己跟基督的愛隔絕了?

希望在世界的末了,我們的主對我們說的是-好又盡忠的奴僕!希望每個人真的確信世界的末了,主審判每一個人。



[1] 《沉默》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沈默》的資料

[2] Matthew Spinka, Hohn Hus: A Biography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22

[3] J.H. Merle D'Aubigne, The Life and the Times of Martin Luther (Chicago, Moody   Press),P.31.

[4] 帕爾克 T.H.L.Parker著,王怡芳/林鴻信譯, 《加爾文傳》, 台北:禮記.

[5] 網路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7317/4646181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