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麵包/作者 / 莊郁馨、王菀姿

從2009年夏天起,我們兩人開始一起閱讀「好消息」版本的德文《聖經》,換個語言重新閱讀熟悉的經文,讓我們有新的體會,也讓我們兩人都獲得了生命的改變,因此萌生野人獻曝的念頭,想將一點點心得整理成文字,與眾弟兄姊妹分享。以下按「好消息」版本的德文聖經約翰福音5 章41節~6章13節,簡單翻譯如下:

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沒有對上帝的愛。(Ich weiss, dass in euren Herzen keine Liebe zu Gott ist.)

耶穌對聖殿的宗教領袖說:「我不是要從人那裡得到尊崇,我認識你們,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對上帝沒有愛。我來是因我父的託付,但是你們拒絕我,你們反倒接受那些按著自己心意來的人。你們看為有價值的事, 是在其他人面前做出些什麼,但是你們不努力從上帝那裡得到肯定。因此, 你們也沒有能力相信我。你們不需要臆想我會在父那裡控告你們,你們所信任的那位摩西,反倒正在控告你們。如果你們真的相信摩西,那你們也會相信我,因為他已經寫了關於我的事。但現在的情況是,你們連摩西寫的都不相信了,你們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在那之後,耶穌橫渡加利利湖,這個湖也叫提比哩亞海。有一大群人跟隨耶穌,因為他們風聞祂會醫好病人。然後耶穌上了一座山,祂和祂的眾門徒一起坐下。那時正是逾越節前不久。

耶穌瞥見這一大群人往祂那裡靠近,祂轉頭問腓力:「我們上哪裡去『買』足夠讓這些人吃飽的食物呢?」耶穌這麼說是為了要試驗腓力,事實上,耶穌已經知道祂將要做什麼事情。腓力回答說:「如果要每個人至少得到一點點東西的話,我們恐怕要花200多個銀子來買麵包。」另一個門徒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說:「這裡有一個男孩,他有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 但是,這樣對這麼多人有什麼幫助嗎?」耶穌說:「你們只需費心讓這些人都坐好。」他們就都坐在一片濃密的草地上,大約有5000個男人。耶穌拿起這些麵包感謝上帝,並且將麵包分給眾人,祂也用同樣的方式分魚。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食物可吃。當他們都吃飽的時候,耶穌跟祂的眾門徒說:「把剩餘的收集起來,不要浪費。」他們照做,用12個籃子裝滿了剩餘的東西, 從這5個大麥麵包裡面所剩餘的,是這麼地多。


在這段經文裡,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自稱認識上帝的人其實不愛上帝」之後,有一大群人跟著耶穌,因為他們要耶穌來滿足他們的渴望, 滿足他們對健康的渴望。約翰福音的作者指出,耶穌考驗腓力時,祂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段經文沒有明說,小男孩把他身上的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拿出來,說不定是半強迫的。但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到一個清楚的對比:那名獻出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的小男孩,與耶穌的門徒恰成對照。從腓力的回答看得出,他估算能力很強,並且很實際,但也很懶,懶得解決給那麼多人吃飽的問題,他不像安得烈那樣務實、積極,找得到帶了便當的小孩;不過安得烈和腓力一樣估算能力強,他也將小男孩的「給予」評價為杯水車薪,他或許覺得:「要給的必須這麼多,那我給不起。」從下文得知,在場的大人小孩總數可能上萬,而安得烈只找到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人數和手中食物數量的強烈對比,成了安得烈和腓力縮手的藉口。反觀小男孩,他可能明白,5個大麥麵包和2條魚不一定能餵飽大家,也或許,小男孩甚至還不一定具備估算的能力;但是,連還不會走路、講話的孩子都能理解,原本我可以吃的東西,給出去之後,自己就吃不到了。無法確知小男孩是否「心甘情願」把僅有的這些不知道是算多、還是算少的給出去,但就算小男孩是半強迫地給出去,這「給出去」的行動對他來說,也具有教育意義。


●獻上最有價值的東西

雖然是看起來並不多的5餅2魚,但在這男孩心中是他的全部,他也願意把他所有的獻上。我們這些成年人,過了2000年仍然學不會,總是算計得太多,奉獻得太廉價。看著這小男孩,我們反問自己,究竟奉獻有價值的、還是沒價值的東西給主?又,根據哪種價值來算?5餅2魚也許是這個男孩的全部,並且,從小孩子的價值觀來看,食物是最重要的東西, 遠比金錢來得有價值;但是,在大人看來,任何東西都會輕易地被換算成金錢,從金錢來衡量,5個大麥麵包加2條魚,也許是小東西,大麥做的麵包,不是細麵,並不精緻,成年人有足夠的理由看不上眼、瞧不起,或者自慚形穢。但是,這個男孩獻上了這些門徒或一般人瞧不起的小東西,耶穌卻是看重:這個男孩知道自己「有」,並且和其他門徒形成對比。


在人看起來似乎沒價值的小東西,並不是不能獻給神;相對的,在我看來昂貴、讓我捨不得的大東西,也不是不能獻給神。值得省思的是:我是否非得要存到一筆夠看的金額、認獻的額度,我才認為「我有」、才要奉獻?反過來也同樣值得思考:有些教會推行「定額認獻」的活動,如果是要弟兄姊妹在教會中練習給自己的「有」計算比例、計算價值,甚至是計算「安全感」,那就會像腓力和安得烈那樣,為麵包換算價值。但是,請看這段經文裡的小男孩,他沒有計算自己給出去的價值,耶穌也沒有替他計算,他只看自己「有」,耶穌只是拿起他「有的」,為著他「有的」來感謝。我們或許可以更鼓勵,「不論我們手中有多有少,只要是甘心的獻上,上帝都樂意使用」的想法。


此外,耶穌悅納的奉獻,是「我」獻上「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其他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若是這樣,我們在兒童主日學教導學生要奉獻金錢,是否其實是按照大人認為有價值的,而非孩子認為有價值的? 我們是否教育孩子,把他們最不看重的東西獻給主?因為除了有經濟壓力的孩子之外,金錢對孩子來說本是無物,沒有一塊錢跟他們有關係,跟孩子有關係的多半是食物和睡眠,如果繼續奉獻金錢,我們的主日學學生怎麼學得到這個男孩「捨得」、甚至「捨己」呢?讓孩子們在還小的時候, 學習一件重要的事: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上帝來的,他是不是應該要學習將自己所有的「給」出去?藉著奉獻他所在乎、看重的給上帝,來操練捨得和捨己?例如:糖果、玩具,當然也還是有可能是零用錢。也許我們可以變換主日學的奉獻項目,每個月有一週可以奉獻玩具,一週奉獻文具,一週奉獻糖果,最後一週是奉獻金錢。其實,方法都是彈性的,或許可以稍作變化。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教導孩子何為奉獻?


●愛祂,要聽祂的話

回過頭看耶穌被這一大群渴望被醫治的人遇見之前,也就是5章4~42節,耶穌曾對聖殿裡那些領袖說過:「我知道,在你們的心裡, 沒有對上帝的愛。」因為耶穌指出,他們看重的價值,在於彼此之間的肯定,卻不是被上帝認可,相形之下,上帝在他們心中沒有那麼重要,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愛上帝。於是,能不能或願不願意獻上「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在意的東西」,會顯示出「我的心裡對神有沒有愛」,追根究柢,原因就在於我心中的價值觀,是否將其他東西看得比上帝重要。


申命記6章4~9節記載:「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許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將「愛上帝」當成純粹感性的事情,以致於「愛不愛上帝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忽略了「愛」包含了情感、意志和行動的力量,是在生活中來回應上帝。上帝要我們愛祂,不是只有在嘴巴上說說,不是非得等到生活無虞的時候才愛祂,也不是只有在「禱告蒙應允」的時候才愛祂。對上帝來說,祂希望我們這群口裡說愛祂的孩子,可以「聽」祂的話。在真實的生命、生活中「聽」上帝的話,而不是只有在禱告時、聚會時才聽。畢竟,只要我愛上帝,就會聽祂的話,並學習超越其他的價值。願我們能成為像那小男孩一樣的門徒,因為愛耶穌、愛那位上帝差來的,於是獻上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在意的。


作者:
莊郁馨(壽山中會新興教會會友,德文老師)
王菀姿(雲嘉地區學生福音事工工作者)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151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