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的處境恩典的盼望/李信仁傳道(總會青年、大專幹事)

經文:羅馬書6:1-14

每年六月「總會奉獻主日」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所屬眾教會,27 個中會/族群區會以及超過25 萬信徒,共同關心總會宣教事工,2016-2017 總會主題「同心合一學基督,謙卑服事做忠僕」,鼓勵教會與全體基督徒,一起效法主耶穌基督,成為盡忠門徒。

PCT 重視在時代處境當中信仰反省,誠如台灣「處境化神學」(Contextual theology)的關鍵人物黃彰輝牧師所言:「福音不變,社會在變,宣教應變」。不只是台灣處境,PCT 身為普世教會一員,同樣關注世界局勢。今天有參與台港青年高峰會「躁動的東亞︰
台港基督徒鄉民Summit」的香港青年一起參與禮拜,這是PCT和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CMHK)關懷普世與當前處境的信仰和行動參與。

《羅馬書》作者保羅身處在羅馬帝國統治「躁動的處境」下,強調基督的死與復活帶來的恩典與盼望,強調「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羅6:14),且「在我們的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6:23。即使羅馬帝國將皇帝及帝國宗教和政治緊密結合,形成君王崇拜、有效率的行政和階級系統,但是,羅馬帝國不會帶來恩典與永生,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恩典與盼望」,保羅在《羅馬書》等書信,在帝國躁動的處境中,他踏出了冒險的一步,向希臘化的羅馬帝國世界詮釋關於耶穌基督的信息。

「你們也要看自己對罪是死的,在基督耶穌裡對上帝卻是活的。」(羅6:11),從保羅強調,因耶穌的死與復活,我們得以領受「在基督裡」的生命,我們生命得以更新有盼望:「向律法死,叫我可以向上帝活著」(加拉太書2:19),羅6:6將之聯繫到基督釘十架:「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因此,我們跟保羅一樣,「在基督裡」我們有新的生命。那個舊的生命、依靠律法和罪中的生活方式已經死了,復活進入更新的生命、新的生活,受洗則是一種象徵,以禮儀的方式表現出來:「藉著洗禮,我們已經跟他同歸於死,一起埋葬;正如天父以他榮耀的大能使基督從死裏復活,我們同樣也要過著新的生活。如果我們跟基督合而為一,經歷了他的死,我們同樣也要經歷他的復活。」(羅6:4-5)

回顧長老教會總會設立,1945 年二戰終戰,1947 年二二八事件,隔年,1948 年7 月「台灣基督徒青年夏令營」,1200 位青年聚集淡水並發表公開信呼籲「促進南北教會合一」,1949 年5 月3 日成立不分南北的「台灣教會青年團契」(T.K.C)。在躁動不安的社會氣氛中,為台灣教會發展提出方向。

1951 年3 月7 日於雙連教會召開第一屆長老教會,通過「南北合一基本方案」,選舉總會議長、書記、會計,正式組織總會。第三、四屆總會討論「總會強化案」,1957年2 月,第四屆總會據此議決設置總會總幹事及幹事若干名,於議會中舉行票選,成為總會事工團隊。

PCT 總會從設立至今,期許成為「盼望的記號」,效法並如同在羅馬帝國處境下,傳揚基督恩典的保羅一般,在「躁動的處境」下見證基督「恩典的盼望」。義光教會本身更是「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記號」的見證,來訪的香港青年有許多人參與「雨傘革命」、「土地正義」等行動,就像保羅以「在基督裡」的生命關係,勾勒與實現不分階級、性別、族群的平等的社會願景(social vision)。願主幫助我們及PCT、SCMHK,「在基督裡」領受不斷更新的生命相愛連結肢體,在躁動的處境裡,見證基督的愛、恩典與盼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