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生命,分担苦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國際災難救助經驗分享/鄭英兒牧師

1998年7月-2005年6月羅榮光牧師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任內,邀請我擔任教社(教會與社會)幹事,負責推動公義和平、災難救助、社區關懷等事工。其中國內外災難救助工作在這7年中都有歷史性的突破,國內救災因921大地震帶來契機,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災區設置19個「社區重建關懷站」,4年期間配合重建區的教會與受災人民共同走過重建之路;也因為921大地震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踏出國際災難救助的新契機!

一、 歷史上的新腳步:
921大地震4年間(1999年9月-2003年12月底),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收到國內外教會、基督徒及海外台僑賑災關懷奉獻總共3億3仟多萬元新台幣,其中有一億多元是國外教會及基督徒關心台灣苦難而捐獻的款項。為回應普世教會對台灣人民「疼惜生命、分擔苦難」的關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將這一億元新台幣的定期存款利息成立「社會關懷基金」,開始嚐試參與國際災難救助的關懷工作。

2001年1月14日中美洲薩爾瓦多發生地震及土石流的災難,1月26日印度西部古加拉(Gujarat)州發生7.6級大地震(罹難人數30000人以上)。面對國際災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往都是通過向各教會特別募款,然後將此關懷款項寄至普世教會組織:WCC(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普世教會協會)、WARC(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世界歸正教會聯盟)、CWM(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世界傳道會)、CCA(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亞洲基督教協會等),請他們代轉做為賑災及重建關懷的經費。但因為印度古加拉州災區的教會屬於北印度教會(Church of North India),而北印度教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都是世界傳道會的會員教會。所以通過世界傳道會轉達及聯繫,在地震發生3週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推派2人(總會副議長王光賜牧師和我)前往印度古加拉災區了解及關懷,就此展開了為期3年的「印度震災關懷事工」:包括贈送一台救護車、贊助永久住屋的興建、危機協談人員訓練經費、痲瘋病院舍重建經費...等。2001年8月初也因為前往巴西聖保羅參加世界台灣人基督教會協會及世界台灣人大會,回程時順道前往薩爾瓦多災區了解及關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終於在設教136年(1865-2001)的關鍵時刻踏出國際災難救助的歷史新腳步。

二、 苦難的非洲與台灣人的悲哀:
2002年下半年南部非洲因為缺水造成嚴重旱災及饑荒,10月底我教會教社委員會推派廖弘基長老和我2人代表前往關心,主要訪問國家是馬拉威、辛巴威及莫三比克。馬拉威中部的可馬大會因台北大安教會多年來每年組成「短宣隊」前往關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較密切的關係,我們將教會的關懷帶到他們當中,也學習分享他們的溫暖及熱情。然而土地貧脊加上農業耕作技術無法有效提昇,又必須面臨「AIDS」帶來生命及安全的莫大威脅。我們必須更努力協助社區組織及領袖訓練才能與馬拉威人民「同担苦難、共享榮耀」,也因此促成2004年11月我教會為可馬大會舉辦「社區領袖訓練」,以草根組織工作者的基礎訓練培養他們將近40位的教會領袖,期待他們的教會與人民苦難更加連結,也提供社區及國家更大的盼望!

當我們的行程繼續來到第2個國家「辛巴威」(Zimbabwe),因行程時間較短無法事先取得簽證,在首都哈拉雷機場申請落地簽證也被拒絕,主要是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也跟辛巴威沒有邦交。雖然費盡唇舌向移民局官員說明我們此行目的是關心辛巴威人民的苦難,而且我們是代表台灣的教會與基督徒前來關懷,然而一切的努力都無效,最後我們2人被拒絕入境-原機遣返;跟著飛機來到第3地---尚比亞(Zambia)的首都Lukasa國際機場再飛回出發的機場(馬拉威南部的Blantyre國際機場)!感謝Blantyre機場移民官員特別允許我們再度入境(因為我們的馬拉威簽證是單次簽證,照理不能第2次入境,還好馬拉威是我們的邦交國,也表達對落難者的溫暖及關心),否則我們就將成為無處可去的「政治難民」!後來我們不得不再回到南非的約翰尼斯堡,然後前往莫三比克。這種「國際孤兒」的痛苦經驗,不僅再次打擊台灣國民「民間外交」的努力,也再次提醒「台灣國」必須加緊腳步加入「聯合國」,台灣人才能在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地方得到應有的自尊及尊嚴!

三、 伊拉克醫療、社區關懷及南亞海嘯重建關懷:
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美伊戰爭」,歷經一個月戰爭結束。我國立法院有立法委員期待台灣可考慮醫療關懷將許多因戰爭受傷的伊拉克兒童接來台灣治療,為此促成外交部組成一個小型「醫療考察團」前往伊拉克評估可行性,外交部邀請民間團體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推派一名代表參加,我因為職務關係受推派代表教會參加此考察團。我們在「美伊戰爭」結束後1個月的5月中旬(當時台灣面臨SARS的危機尚未解除)前往伊拉克,透過我國駐約旦代表處人員的安排與陪同,進入伊拉克境內進行2天的考察行程。當時所看到的伊拉克,一切都必須自求多福,美軍只能自保,各國進入伊拉克的人員必須自行負責自己的安全。進入首都巴格達,沒水沒電,公共秩序、治安都成真空狀態,所見所聞都如「無政府狀態」,此行真是名符其實的「冒險之旅」!感謝上帝帶領「伊拉克醫療考察團」4人小組平安歸來,也清楚看見台灣派遣醫療團前往或將受傷兒童接回台灣國內醫療,其可行性都微乎其微(我們參觀沙烏地阿拉伯及約旦2個國家所派遣的野戰醫院,都有自己國家的軍隊駐守,才能保護醫護人員及病患的安全)。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後來通過外交部介紹認識美國的慈善機構「Mercy Corps」,我教會奉獻新台幣1000萬元參與「Mercy Corps」在伊拉克進行戰後「社區重建計劃」,協助重建學校教室、社區飲用水渠道、社區組織..等,前後共2年的時間。我教會歷史上也首次藉國外民間組織的合作,將台灣教會的愛心與關懷帶給伊拉克苦難的人民及同胞!

2004年12月26日南亞海嘯的大災難,造成孟加拉灣周邊各國20多萬人罹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亞太地區各國教會共同以實際行動關懷災後重建工作。除了第一階段募款協助漁村購買漁船及捕魚工具外,第2階段協助災區重建住屋,第3階段組織「南亞海嘯社區重建志工團隊」前往災區參與社區重建工作。2006年1月及2007年8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組成3隊的志工團隊,前往斯里蘭卡及印度南部實際參與社區重建工作。從921大地震設置「社區重建關懷站」所累積4年的經驗,我們更確信災後重建工作必須與當地人民及社區組織攜手合作,才能帶來積極正面的社區發展,也才不會造成太多資源集中在「明星災區」,更不會形成「一曝十寒」短暫的資源關懷後就任憑重建區自生自滅。教會的資源與關懷必須落實結合重建區的社區組織,包括各宗教團體、社區協會、人民組織..等等,如此才能長久成為社區人民的助力及祝福!2006年1月、8月及2007年3次「社區重建志工團隊」邀請長榮大學社工系及護理系的師生,台南新樓醫院的醫生與護士,還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青年及大專生共同參與;通過醫療義診、家庭訪問、社區清掃、社區環境重建(植樹)、社區組織的連結、社區意識的教育、分享921重建經驗...等方式共同奔走重建之路,也繼續開創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國際災難救助」的新紀元!

四、 參與國際災難救助的感想及啟示:
自2001年迄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國際災難救助工作,開創歷史上3大突破:
1. 從寄贈賑災關懷款開始親身參與國際災難救助工作:
包括對印度、薩爾瓦多、馬拉威、莫三比克、伊拉克、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災難關懷工作。
2. 從親身參與國際災難救助工作開始與國際慈善機構及其他宗教合作災區重建工作:
2003-2004年與美國「Mercy Corps」合作關心伊拉克戰後「社區重建計劃」。2005年捐款100萬元新台幣與斯里蘭卡佛教團體合作興建永久住屋。
3. 從國際慈善機構及其他宗教合作災區重建工作開始組成災區社區重建志工團隊共同參與災後重建工作:
2006年1月、8月及2007年8月推派「南亞海嘯社區重建志工團隊」3隊前往斯里蘭卡及南印度參與重建工作。

自2001年迄今6年來感謝上帝讓我有10多次機會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國際災難救助工作」,讓我更加體驗「疼惜生命、分擔苦難」的使命與責任。然而我也有深刻的感想與啟示:
1. 我們必須更加努力突破台灣國際地位的困境:
「台灣國」至今還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台灣國民」在世界各國無法享有「世界公民」的自尊及尊嚴。多次代表台灣教會前往受災國家參與災難救助工作,我都儘量穿上我教會教社委員會製作的「社會關懷背心」,一方面不會被誤解是中國人、日本人或韓國人,二方面背心背後「TAIWAN」的字樣更加清楚表達自己的身分及台灣教會與基督徒的關心。三方面藉適當機會向他們說明台灣國際地位的困境,並邀請他們支持台灣國加入聯合國,為「台灣國民」成為「世界公民」關心代禱。然而每次代表台灣關懷其他國家的災難,卻更加體會台灣人的悲哀,因為「台灣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並沒有被全世界所接納,加上「台灣國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身為「台灣國民」關心別人的苦難,卻無法免除台灣人自己成為「國際孤兒」的悲哀及危機!
為了努力突破台灣國際地位的困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社委員會從2000年-2005年間舉辦下列三種宣達活動:(1)台灣國際地位宣達團-拜訪普世教會組織及各國姐妹教會請他們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並關心台灣國際地位,拜訪國別如下: 2000年--美國、加拿大,2001年--德國、瑞士,2002年-英國,2004年--紐西蘭,2005年--日本;(2)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2003-2005連續三年舉辦);(3)台灣加入WHO宣達團(2004-2005舉辦2次)。

2. 災後重建更須努力社區組織訓練:
金錢及資源對災區第一時間的關懷可以發揮及時的成效,但是災後重建工作千頭萬緒,若非通過社區組織的力量無法長期有效協助社區重建及發展的計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多年的國際災難救助經驗,更加確定唯有加強社區組織訓練或草根組織訓練,培養更多社區組織工作者,如此對重建區中長期的社區發展計劃必然有更正向、更積極的推展。這也是2002年訪問關懷馬拉威之後,2004年11月在馬拉威可馬大會舉辦「社區領袖訓練會」(Community Leadership Training)的緣由。對南亞海嘯社區重建工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不僅撥款贊助社區人才培訓,「南亞海嘯社區重建志工團隊」參與重建工作也特別注重在地社區組織的連結與合作。

3. 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成為「盼望的記號」: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台灣人民在「疼惜生命、分擔苦難」的重建之路,深深體會普世教會及全世界基督徒對台灣災難及重建關懷的誠摯及熱切之情!雖然今日台灣人民還無法享受「世界公民」的身份,但是我們仍然必須學習善盡「世界公民」的使命與責任。面對國際頻繁的災難,台灣不能成為旁觀者,更何況透過國際災難救助的參與,不僅提高台灣的能見度,更讓全世界看見台灣人民的愛心不落人後,台灣人雖不是「世界公民」卻願意付出「世界公民」的責任及義務,這將是台灣人的驕傲與榮耀-通過我們對國際災難救助的參與,讓「台灣國」成為全世界「盼望的記號」!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002